<span style="font-size:16px;"> 目前單只助聽器的價格從幾千到幾萬不等,進口品牌居多,以丹麥瑞聲達、瑞士峰力、美國貝爾通等品牌進口助聽器占據了約90%的市場份額。國產助聽器以不到10%的市場份額中艱難生存。當行業技術成熟和普及的時候,不同品牌助聽器之間品質差別有那么大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br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6px;"><img src="/upfiles/201804160143368516.jpg" alt="" /><br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6px;"><br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佩戴舒適、聲音清晰是衡量助聽器優劣的兩大標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對于聽力障礙者來講,助聽器的作用是將收集到的外界聲音,根據患者聽力損失程度,有選擇的放大后同步播放給佩戴者聽。聽覺有道助聽器驗配師指出:聲音分很多維度,有強度之分,也有頻率之別。六七十年代在藥店和批發市場售賣的單價低于300元助聽器,其實是聲音放大器,將收集到所有的聲音放大。這種沒有聲音精細化處理功能的粗糙助聽器不但不能助聽,反而會損害聽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助聽器技術早已更新換代,搭載了先進數字技術的助聽器,不但可以過濾掉收集來的無關嘈雜聲音,將言語聲音放大,還能夠根據不同人需要,將放大聲音的分貝數值與佩戴者需要補償的聲音相匹配。比如,當開門聲、汽車喇叭聲、說話聲音同時傳來,助聽器可以最大程度過濾掉開門聲和喇叭聲,將說話者的聲音放大,放大的程度正好可以彌補佩戴者的聽力損傷,大大提高聆聽清晰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助聽器的體積非常小,這就要求其零部件以微縮版形式呈現,包括麥克、喇叭、集成塊等硬件,都是以厘米為計算單位。同時要求運行速度快,外界傳到助聽器中的聲音才能夠在快速處理后同步傳給佩戴者。北京聽力協會副會長、醫學博士王樹峰表示,國產和進口助聽器在技術上的區別表現在助聽器芯片內對語音信號處理的算法,以及模具和配件的質量。有業內人士指出,除去技術簡單的劣質低價助聽器,當前所有品牌助聽器產品部件基本通用,如麥克、喇叭,集成塊等來自相同的供應商。核心技術上唯一的差別是對于麥克風收集進來的聲音信號在芯片里面的處理方法,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很多蝸居在深圳和廣東的三線助聽器廠家,前身為電子廠,生產的助聽器都是使用國產原件和物料,產品指標和效果與專業廠家的產品存在很大差別,提醒消費者認真辨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服務是助聽器驗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本身的技術,驗配服務也是體現助聽器專業性的一個重要參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助聽器是一個功能性質的產品,價格并非衡量品質的惟一標準,佩戴舒適、聲音清晰、售后服務完善等條件都應納入到考核標準當中。依個人經濟條件,選擇最適合自己聽力狀況的那一款才是明智之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更多詳情請登錄www.n1924.cn。</span></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