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style="font-size:16px;"> 老年人聽力下降的原因有很多種,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老年人年紀大聽力下降很正常,其實這可能是老年耳病的一種表現的,下面就跟聽覺有道一起來了解一下老年性耳損的相關介紹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br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6px;"><img src="/upfiles/201803201036462968.jpg" alt="" /><br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6px;"><br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每個人上了歲數后,多多少少都會有聽力下降的現象,有的還伴有耳鳴,有的像蟬鳴,有的像風聲。”許多老人都誤以為老年人聽力下降、老眼昏花是正常生理衰老現象,因而只是默默承受,并沒有引起重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具體表現為先聽不到門鈴,繼而聽不見日常對話。在臨床上,將這種老年開始出現的、雙耳對稱性、漸進性的神經性耳損稱為老年性耳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老人耳損有其自身的特點,一開始以高頻聽力下降為主,表現為老人對門鈴聲、電話鈴聲等高頻聲響不敏感,而平時日常的講話能聽到;之后會逐漸發展到中、低頻聽力的下降。有的患者還表現為分辨能力下降,也就是能聽得見別人講話,但分辨其意思很困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老年性耳損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聽覺系統同樣也是用進廢退。老人聽力下降,長期不接受聲音信號刺激,聽覺中樞對聲音信息的處理能力會很快減退,又會加重耳損的程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另一方面,老年人聽力下降,不能有效交流,會逐漸脫離社會生活,也會加速人的精神衰老,最終會使得老人變得脾氣暴躁,性格孤僻,交往能力下降,生活質量大受影響。據統計,30%以上的腦萎縮、老年癡呆癥與耳損有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及時佩戴助聽器可防聽力障礙加重”聽覺有道聽力專家提醒,“對老年性耳損,千萬不要聽之任之。”雖然,老年性耳損是耳蝸內聽覺器官和聽覺神經發生的一種退行性病變,屬感覺神經性耳損,就目前醫療技術而言是不可逆的,但是,如果早期干預措施及時、得當,仍可以有效保護老人殘余的聽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老年性耳損的早期干預,就是強調老人在出現聽力下降時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針灸、穴位按摩、中醫中藥治療對老年人身體健康有一定益處,但從臨床來看,目前還沒有一種醫學手段明確地能逆轉老年性耳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最適合的應對方法,就是及時配置一個合適的助聽器,它雖不能治療老年性耳損,但對老人提高聽力、防止聽力障礙加重是最有效的。聽力下降的老人應盡早佩戴助聽器,不要讓老人熬到聽起來非常費力了才去配。因為聽力損害越嚴重,補償就越大,在聽力非常差時佩戴助聽器,使用效果會大打折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不過,和配眼鏡一樣,助聽器也需要驗配,如果助聽器選配不當,也會損害聽力。“因此,不要去商店買,最好去醫院找專業人員選配。”他說,驗配助聽器,醫生會根據耳朵的大小,先做模,選合適的助聽器安上去,同時根據電測聽測試的結果,選擇性調整頻率,從而保障效果,將可能的損害降到最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現在的助聽器已發展到數字信號、智能化處理水平,跟以往模擬機單純的放大聲音不同,它可通過頻率判斷濾過噪音,從而選擇性地加強和辨別語音,減少雜音的干擾,完全可以滿足輕、中度耳損老人的需要。“如果聽力損失已經達到助聽器難以補償的程度,還可以考慮進行振動聲橋或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來提高聽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16px;"> 更多詳情請登錄www.n1924.cn。</span></p>" />